文/冯 微 4月21日,上海泓博智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泓博医药”)将在深交所创业板迎来首发上会。这并非泓博医药第一次叩开资本市场大门,早在6年前,泓博医药就曾挂牌新三板,并在2019年终止在股转系统挂牌。 这一次,泓博医药选择了创业板,但仍旧面临很多问题。 价格走低 毛利率下滑 公开资料显示,泓博医药成立于2007年,。作为小分子新药研发以及商业化生产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商,其主营业务主要涵盖药物发现(CRO)、工艺研究与开发(CRO/CDMO)以及商业化生产(含CMO)。此次IPO,泓博医药拟公开发行股票总量不超过1925万股,募集资金用于临床前新药研发基地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合计投资4.77亿元人民币。 招股书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泓博医药营收及利润逐年增长,实现营收分别为2.45亿元、2.83亿元、4.48亿元;同期内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725.47万元、4869.14万元和7357.66万元。 从具体业务看,原本泓博医药的一大业务商业化生产业务近几年几乎没有实现增长,收入占比从47.82%下降至26.59%;商业化生产业务方面,目前,泓博医药商业化生产的产品主要为替格瑞洛系列中间体、帕拉米韦系列中间体、维帕他韦系列中间体。其中,替格瑞洛系列产品占比最高,2021年达到91.67%。 值得注意的是,替格瑞洛系列中间体产品收入上升是以价格下调为代价的,从2019年的0.31万元/千克下降至2021年的0.18万元/千克。究其原因,一是随着专利到期,客户需求从原来的小批量、定制化、试验性采购转为商业化大批量采购,导致价格下降;此外,2020年国内替格瑞洛片纳入药品集采使得泓博医药中间体销售单价大幅下降。 因此,泓博医药主营业务毛利率下滑明显,由2020年的41.66%下降至2021年的38.35%。同时,泓博医药的药物发现业务、工艺研究与开发业务毛利率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报告期内分别为55.52%、53.98%及45.32%。对此,泓博医药表示,主要是因为Viva Star Biosciences Limited的项目中,公司报价时对项目执行难度的预期与实际存在偏差,实际研发过程难度较大,公司投入较多人力及材料,成本较高。 研发不占优 竞争力不足 以泓博医药目前的收入构成来看,其业务重心在于药物发现业务。但是,其研发费用率却呈现持续下滑的态势,2019年-2021年,泓博医药研发费用率分别为4.3%、4.18%、3.83%,而同行业平均水平一直维持在7%以上。不难看出,其研发和同行业平均水平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而研发水平对于医药行业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研发不占优势的泓博医药很可能在未来激烈的CRO行业竞争中失去优势。 对泓博医药而言,还有一点存在潜在风险,及其海外业务。数据显示,近几年泓博医药药物发现以及工艺研究与开发业务以海外客户为主,海外客户收入占上述两项业务合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3.99%、95.79%和88.44%。其商业化生产业务海外客户主要处于印度和欧洲地区。公司商业化生产业务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33.39%、47.82%和40.88%,其中海外销售占该业务比例分别为51.55%、65.44%和64.22%,印度地区销售收入占该业务比例分别为38.67%、54.27%和53.03%。但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第四季度以来,泓博医药在印度地区销售收入较2019年同期下降74.36%。眼下,海外其他国家疫情都出现二次反弹迹象,这对泓博医药的海外业务并不是好消息。 雪上加霜的是,泓博医药在国内市场的开发比较晚,要想用国内市场弥补海外市场的冲击尚需时日。而且,泓博医药的商业化生产业务中相关产品也受国家药品集采的影响,即便是以量换价,但这对其盈利能力也造成一定影响,未来公司如何提高其盈利能力,还有待考验。 展望未来,随着中国制药行业对于药品研发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医药研究外包服务的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和中国医药研究外包服务的市场规模分别为626亿美元、68亿美元,预计到2024年将分别达到960亿美元、222亿美元。 但是,国内CRO市场起步较晚,跨国巨头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国内也有为数不多的几家企业处于领先地位,比如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等。和这些企业相比,泓博医药无论在营收、净利润还是研发方面都处于劣势。 随着整个行业的成熟发展,马太效应尽显,行业资源优势会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靠拢,这种背景下,研发能力不足的泓博医药前途堪忧。 安全、环保问题频发 招股书数据显示,泓博医药子公司泓博智源(开原)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原泓博”)曾因员工违章操作发生一起一般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受到安全生产监督部门1次行政处罚,涉及处罚金额30万元。“开原泓博因员工违章操作发生一起一般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受到安全生产监督部门1次行政处罚,涉及处罚金额30万元,具体情况如下:依据(开)安监罚〔2018〕事故-001号处罚决定,因开原泓博对工作人员组织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不到位,事故排查治理工作不到位,导致2017年10月3日发生一起一般生产安全事故,造成一人死亡。开原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对开原泓博处以罚款30万元的行政处罚。”但是该事故的发生,在各级安全生产信息网站并未披露,也未披露事故调查报告。 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一般事故应于2小时内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事故调查组应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特殊情况下,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的期限经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期限最长不超过60日。 按照2015年修改后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超过规定时限未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属于瞒报。 此外,开原泓博还因环保设施未正常运行,废气排放超标等原因,受到环保部门共2次行政处罚,涉及处罚金额共计21.20万元。 2019年4月15日开原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对开原泓博进行检查,发现其建设的宿舍楼、食堂、锅炉房、守卫室、仓库项目存在未办理建筑施工招投标手续,未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擅自开工,责令开原泓博补办相关手续,并处以罚款共计4.76万元。 报告期内,开原泓博曾发生过5起非重大环保处罚以及1起一般安全生产事故,合计处罚金额为71.24万元。 多次在环保、安全方面出现问题,足见泓博医药在内部管理方面的漏洞。 所以,即将二次登陆资本市场的泓博医药当务之急是把自己身上的诸多“顽疾”治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