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艾种植与加工
艾草,在我国被作为药物使用已有三千年历史,被称为“百草之王”。在全国最大艾草输出基地南阳,艾草因为质优量大,被称为“南阳艾”。在这里,人们以世代相传的经验和技术,种植收割艾草,手工古法制作。南阳人知艾、用艾,产品走出国门,富裕一方百姓。
三门峡陕州地坑院
4000年前,陕塬先民在黄土层向下挖一个大坑,四壁开凿窑洞,形成院落,这就是完美“隐身”的奇特民居--地坑院,是全国乃至世界仅存的一种地下古民居建筑。河南陕州至今保留着100多个地坑村,数千座地下院落,被称之为“地平线下的古村落,民居史上的活化石”。
安阳林州茶店太行菊种植与加工
安阳林州茶店镇因菊而建,沿途马队形成的古商道穿镇而过。太行菊也由此走出深山,名播天下。如今,人们依然保留传统的手工种植方式,茶店镇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中国太行菊之乡”。太行菊蕴含的是坚韧不拔的太行山精神,也是千百年来漫长时间堆积出的底蕴。
许昌禹州盛田百年粉坊
禹州,是钧瓷之都,也是中国第一根“鲜粉条”的诞生之地。手工捣成粉末,清水调制成糊,最终蒸煮而成,百年历史的传统工艺,考验着人们的耐心和技艺,确保着红薯粉的口感和品质。在百年粉坊,农耕文化的细节被放大,而后又被赋予新的面貌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南阳南召柞蚕养殖与利用系统
南召县多山多柞树,在距今2000年前,南召先人开始探索采茧取线。此后,蚕丝之利,广为人知。柞蚕的大规模饲养,始于西汉,历经唐元,盛于明清。如今,南召传承祚蚕养殖文化,探索出了“林蚕菌”一体化发展模式,成为全国唯一的一化性优质柞蚕茧出口基地县。
郑州新密超化吹歌
超化吹歌起源于夏商时期的鼓吹乐,以管子为主奏乐器,保留了中国古代鼓吹乐的基本要素和最古老的演奏方式。历经千年,从奢靡的宫廷乐,到庄严肃穆的寺庙音乐、再到飘荡在田间地头的民间小调,不断叠加更新成为一种综合体,被誉为“古典器乐的活化石”。
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
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它造型古朴夸张,色彩新鲜艳丽,乡土气息浓郁,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和纯朴古老的民族风格。新时代,朱仙镇木版年画顺应变化,新颖题材不断涌现,为千年古画注入蓬勃的活力,也延续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传承农耕文明,共启美好未来》专题片现已上线河南卫视、大象新闻、都市频道、民生频道、法制频道、乡村频道等官方新媒体平台。以影像关照当下,探寻和解读中原优秀农耕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