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利用暑期开展高校学生社会实践,上好乡村振兴课、调研问策课、文化浸润课等实地行走的思政实践课,深入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7月20日至7月23日,洛阳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栾川县社区、行政村,围绕城乡调研,参与社会实践、参与城乡文明建设,开展“踏寻君山气息,领略栾川风度”暑期三下乡活动。通过暑期社会实践,在博物馆,在城乡社区田间地头、在民众家中,亲身体会党的领导下乡村振兴取得的伟大成就,考察基层党组织和政府部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方法举措,了解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地事物情,做好以青春之力助推乡村振兴的准备。 洛阳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城乡调研的第一站来到了栾川博物馆。在博物馆里,实践团成员通过一个个内容丰富的板块介绍和一件件富有脱贫攻坚故事的实物陈列,对栾川近几年的巨变有了一个清醒的了解。团员从栾川实施脱贫攻坚的和实施“工业强县,旅游富县,生态立县,创新兴县”四大战略,耳闻目睹栾川在国家政策扶持以及人民群众艰苦奋斗产生的飞跃,无不惊叹广大的城乡发生的沧海巨变,对栾川未来的规划和发展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实践团走进中国铁路集团定点帮扶白土镇建起的无核柿子产业园,被“发展柿子产业,带富一方百姓”的故事深深吸引。从园区负责人介绍和实地考察中得知,这个产业园现已完成1500余亩的柿子树栽植建设。果树栽植带动了这里的荒坡、荒地闲散土地的综合利用。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等获得收益,在集体经济壮大的同时,收入成倍增加。其中,醋坊为白土镇村民提供20余个就业岗位。每人每月增收600余元。同时,优先收购当地村民种植的柿子,带动马超营村100余户,贫困户每年收入增加1200余元。自2021年起,生态柿子醋坊每年为5个村集体经济带来分红,收益22.5万元,该产业园确确实实的做到了消除一方贫困,带富一方百姓。 暑期社会实践团城乡调研的的第三站来到了栾川县石庙镇龙潭村的沃地农场。在沃地农场,实践团团员们见到了“敢叫农村换新颜”的返乡青年张杏杏。她告诉实践团:自己的理想就是为家乡的发展出一份力。她说,我们上大学并不是为了摆脱贫困的家乡,而是为了让家乡摆脱贫困。沃地农场就是她此番话最好的证明。在农场中,实践团看到了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沃地农场把单一的农业种植发展成创意农业,把贫瘠的土地改造发展成今天的乐园,把村庄发展成景区,把原本低收入的第一产业蝶变为高收入的第三产业。不怕吃苦,敢于拼搏的张杏杏真正做到了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担负起了乡村振兴“新农人”的责任,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年轻的活力和智慧,带动着龙潭村向高质量高层次发展。 党的二十大是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用生动的故事和群众爱听的语言,宣传二十大精神,是暑期社会实践团实践观察过程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实践观察活动中,实践团成员发挥自身学习美术、擅长国画专业的知识,以栾川山水和特色为素材以宣传二十大精神为主题,展开国画创作。通过“以画会友”的方式,走进群众之中,向父老乡亲赠送画作。别出心裁的宣讲方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得到了大众的欢迎。 实践团还来到耕莘街道兴华路社区,聆听社区工作者深入群众为人民服务的故事参观青年之家读书学习场景,体验供群众健身运动的健身房,以及小朋友娱乐和学习的儿童娱乐室和画室、心理健康、咨询室。尤其是看到社区重视保护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做法,由衷感慨社区服务尽心周到,进一步加深了对基层工作始终把维护好、服务好人民群众利益重要性的理解。洛阳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的活动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肯定和认可,他们称赞说:“暑期社会实践团的同学们在实践中深入田间地头,深入群众家中,主动了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农村产业发展的情况,积极为栾川县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展现了有理想、有抱负、扎根基层、朝气蓬勃的良好精神风貌。他们今天的活动,为未来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上好了一次实实在在的功课;为未来助力乡村振兴做好了必要的准备。(颉炳之 史云奇 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