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冯微 北京诺康达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诺康达”)将于近日在创业板上会。成立于2013年的诺康达是一家以药学研究为主、临床研究为辅的综合研发服务CRO企业。对企业而言,十年并不算长,但诺康达的IPO之路已经是第三次了,三闯IPO的诺康达这次上市之路又将如何呢? 三闯IPO 执念尤在 撇开企业如何发展不谈,诺康达对于登陆资本市场这件事,是有执念的,3年时间内三次闯关IPO,颇有点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意味。诺康达首次闯关,目的地是科创板,时间在2019年4月,但不知是没准备好或是其他原因,仅仅3个月之后诺康达就“闪电撤退”;之后的2021年8月,诺康达与中信建投签订了辅导协议,而且已经在北京证监局进行备案,这一次诺康达的目标更远大,剑指上交所主板,可惜的是,又一次无疾而终。 到去年6月,诺康达转战创业板,其申请获得深交所创业板受理。此次IPO,诺康达拟公开发行不超过2354.22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拟募资7.5亿元,其中3.2亿元将用于药物制剂技术升级及智能化生产项目;1.5亿元将用于药品研发项目;8000万元将用于研发中心建设项目;2亿元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招股书数据显示,2020-2022年,诺康达分别实现营收1.47亿元、2.14亿元、2.76亿元,同期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30.61万元、5245.28万元与6643.23万元。计算一下便知,2020年营收增速下滑3.29%,2021年营收同比增加45.58%。尽管2021年一致性评价业务的存量订单和收入有所下降,但是仿制药研发服务的订单和收入规模上升;此外,改良型新药进入国家医保谈判,使得该类型订单有所增加。据了解,诺康达仿制药开发和一致性评价业务合并收入增速较稳,报告期内分别为1.23亿元元、1.26亿元元、1.48亿元元和8574.77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80.95%、85.73%、69.21%和69.98%。 单看业绩情况,诺康达表现不算差,但仔细分析细分业务表现,前景并不乐观。 依赖仿制药隐患大 医药研发外包行业受监管程度较高,受医药行业政策影响较大。医药行业主管部门对药物审评审批要求、一致性评价制度、MAH制度、药品集采制度等政策的制定和调整,都会影响医药企业的研发投入及药品注册申报进度。 据Frost & Sullivan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CRO市场规模约为80亿美元(537.6亿元人民币)。依据各公司企业年报所公布的数据对CRO行业市场份额进行测算分析,分析结果如下:2020年药明康德的市场份额达到30.76%;其次是康龙化成的市场份额达到了9.55%;再者是泰格医药达到5.94%。2020-2022年,尽管诺康达营业收入总体上升,但其中九成收入来自于受托研发服务。招股书数据显示,受托研发服务业务收入分别为14711.79万元、19146.76万元和24856.63万元,呈稳步上升趋势,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99.99%、89.51%和90.16%。而且在托研发服务中,仿制药开发占六成,近三年来呈现持续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眼下口服固体制剂一致性评价政策已经实施超过5年,注射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于2020年5月正式发布。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从快速发展期进入平稳发展期,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业务的增速预计将会放缓或者减少,如果未来行业发展趋势放缓,或者医药研发外包比例下降,则会对诺康达的业务造成直接的负面影响。 股东曾卷入集资诈骗 招股书内容显示,诺康达的实控人是陈鹏、陶秀梅夫妻,二者合计控制公司36.73%股份;公司第一大股东为持股25.63%的陶秀梅,第二大股东为持股10.99%的杭州泰然,其上一任执行事务合伙人为重庆泰然天合。 在2019年申报科创板时,杭州泰然这个并不起眼的二股东如今成了诺康达的“烫手山芋”。 2015年入股诺康达时,持有杭州泰然40%股份的有限合伙人是潘宝锋,他创立的泰然金融曾经试图赴美上市,“爆雷”前该平台累计交易金额已经达到540亿元,2017年时候营收超过了3000万美元。2017年8月潘宝锋从杭州泰然退出,但是直到去年重庆泰然天合被吊销执照之前,杭州泰然的执行事务合伙人都是重庆泰然天合,其中潘宝锋持股51%。公开资料显示,潘宝锋在2019年11月投案自首,交代了其实际控制的泰然金融平台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的情况;去年4月,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潘宝锋犯集资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全部个人财产;10月,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二审判决,裁定驳回潘宝锋等人的上诉,维持原判。判决书内容显示,2014年8月起至案发,潘宝锋控制的“泰然金融”“泰薪网”“律信智投”3家网络平台非法吸收资金共计人民币574亿余元,造成21136人损失共计49亿余元。不仅如此,杭州泰然出资5.57%的有限合伙人郭钒,因伙同潘宝锋等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35万元。 诺康达在回复中表示,2022年6月,杭州泰然已选举北京万乘为新任执行事务合伙人和基金管理人,预计于2023年5月完成合伙人变更的工商登记手续;郭钒所持份额系代其父郭光明持有,该等股权代持事项已经过生效判决确认。 对上市公司而言,任何股东的个人行为都不会仅仅是代表其个人,尤其是分量较重的股东,其行为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公司的声誉。诺康达的二股东,显然对公司发展没有起到积极作用。 研发占比持续下降 据了解,诺康达的吡拉西坦注射液、注射用阿糖胞苷和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是按照新注册分类(视同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首家获得批准的项目;其取得新注册分类仿制药批件或通过一致性评价的数量尤其是首家数量同行业领先。 但不容忽视的是,尽管近年来我国仿制药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数量品种不断丰富,但真正具备仿制能力的药企数量不多,企业研发投入普遍不高,难以满足市场对于高质量仿制药品的大量需求。据招股书数据显示,报告期内,诺康达研发费用分别为2760.75万元、1789.81 万元和2080.98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8.76%、8.36%和7.55%。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呈现下降的趋势。 研发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更何况在CRO领域,诺康达并不出色,其总体业务规模远小于以药明康德、康龙化成为代表的少数全面综合型CRO公司,与阳光诺和、百诚医药和美迪西等相比仍然较小,和汉康医药、华威医药等处于同等地位。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下,这样的业务规模让诺康达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十分有限。此外,在经营过程中,如果行业政策、产业景气度、市场竞争格局、客户需求等出现不利变动,公司在业务规模较小的情况下,业务经营和持续盈利能力会产生不利影响。诺康达的主要服务范围主要集中于药学研究、非临床研究、临床研究三大板块,但是在招股书和公开资料中并未有其细分领域的市场份额数据。 更关键的是,如果没有研发奠定基础,诺康达产品势必竞争力不足,进而拖累其未来的业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