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冯微 4月10日,常青科技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鸣锣上市,成功登陆主板。成立于2010年的常青科技是一家主要从事高分子新材料特种单体及专用助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为下游高分子新材料的产品制造、性能改善、功能增强提供支撑,主要产品在下游高分子新材料体系中有用量小、作用大、附加值高的特点。 业绩涨品牌强 招股书数据显示,2020-2022年,常青科技分别实现营业收入为5.63亿元、7.59亿元和9.64亿元;同期内实现净利分别为1.28亿元、1.44亿元和1.91亿元;扣非后净利分别为1.28亿元、1.45亿元以及1.90亿元,呈现不断上涨态势。 业绩之外,常青科技在业内的名号也是响当当的,深得客户认可。公开资料显示,常青科技在高分子新材料特种单体和专用助剂领域深耕多年,整体研发能力和技术实力在国内属于领先水平,产品技术指标、产品质量、品类丰富度、供应保障能力和服务能力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截至招股书签署之日,常青科技已与离子交换树脂生产知名企业蓝晓科技、苏青集团、漂莱特集团、德国朗盛、美国杜邦;PVC 稳定剂生产知名企业德国熊牌、韩国 KD;以及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荣盛石化、恒逸石化等知名企业或其子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下游行业知名企业都有着较为严格的供应商准入体系,进入下游优质客户的供应商体系之前,需要经历长期、严格的认证过程,客户为保证自身供应链的稳定,供应商的产品质量、持续供货能力、环保达标情况、售后服务等因素进行严格考察,且一旦通过认证,双方之间将形成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同时,优质的客户资源和紧密合作可以帮助公司准确判断市场需求,开发出更符合客户要求的高质量产品,取得先发优势。从这一点来看,常青科技能够与众多知名品牌达成合作,足见其在产品力方面的功底之深。 创新性产品多 在业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关键在于产品,常青科技多项创新性产品为公司发展加分不少。常青科技的低萘且间对比可控的高纯度二乙烯苯、低含水量且无酚酮醛的高纯度 α-甲基苯乙烯、间对比可控的高纯度甲基苯乙烯、高纯度间二乙苯、无酚亚磷酸酯系列产品等,不仅填补国内空白并实现了进口替代。其中常青科技的α-甲基苯乙烯产品相较于传统“苯酚-丙酮”联产的副产品,含水量低,且酚、酮、醛等杂质可控(可不含),获得了欧盟统一化学品管理体系 REACH 注册,不仅实现了对日本企业产品的进口替代,还实现了国际市场的出口;甲基苯乙烯产品纯度达99.50%以上,间对比可达到1±0.05 水平且可控,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评为化工新材料2021年度创新产品,打破了美国企业的技术垄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除此之外,经过持续不断的研发,常青科技还前瞻性地储备了对甲基苯乙烯、二异丙烯基苯、二甲基苯乙烯、对叔丁基苯乙烯、2-乙烯基萘、PL-30 助剂等多种高品质产品。如对甲基苯乙烯可应用于特种橡胶的改性,提升橡胶耐候性;二异丙烯基苯可应用于特种涂料树脂、特种橡胶、军品级材料等;二甲基苯乙烯可应用于更高标准的绝缘浸渍漆,绝缘性和抗耐高压击穿能力进一步提升,可用于风电、核电线圈等特殊环境的绝缘处理;对叔丁基苯乙烯可实现玻璃钢树脂生产中对苯乙烯的环保性替代;2-乙烯基萘可用于高端光刻胶的生产;PL-30 助剂是丁二烯氢氰化合成己二腈生产工艺的重要助剂,己二腈是生产尼龙66的关键原材料,长期被国际化工巨头垄断。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国内多家企业经长期研发取得了己二腈生产工艺的重大成果,开始了己二腈生产线的投资建设。而上述储备产品均为能够填补国内空白、实现进口替代的重要产品。 技术研发突出 产品的创新性得益于常青科技在技术研发方面的强劲实力。一直以来,常青科技都坚持以技术研发作为经营发展的核心,研发方向定位于国际先进、国内空白领域,在高分子新材料特种单体及专用助剂多项关键生产技术和工艺方面,实现了多项突破。比如,二乙烯苯特种单体的关键技术指标包括间对比、萘含量、纯度等,最重要的原材料是中间体二乙苯。传统工艺生产的二乙苯为乙苯生产厂家副产提纯的产品,同分异构体(间二乙苯、对二乙苯、邻二乙苯)含量参差不齐,且由于沸点相近,分离难度较大、分离成本高,因此用于脱氢生产二乙烯苯时难以控制间二乙烯苯、对二乙烯苯的比例(间对比)和邻二乙苯在脱氢时转化成的杂质萘含量。通过研发和技术创新,常青科技开发出一步法合成二乙苯技术,并通过同分异构体择型技术和分离技术、提纯技术等,可精准控制间二乙苯、对二乙苯的比例,大幅降低邻二乙苯的含量,不仅极大提高了二乙烯苯产品的品质,还可生产出高纯度间二乙苯、对二乙苯产品,为其他高分子新材料提供了重要原材料。同时,常青科技的α-甲基苯乙烯特种单体、甲基苯乙烯特种单体也采用相同或类似的技术。在亚磷酸酯系列专用助剂生产中,常青科技开发出亚磷酸三苯酯及其衍生物的环保生产技术,解决了亚磷酸三苯酯衍生物生产中副产苯酚的处理难题,实现了苯酚的分离、连续精馏提纯并回用于亚磷酸三苯酯的生产,既保护了环境,又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常青科技还开发了低气味产品生产控制工艺,通过对汽提技术运用和工艺流程的调整,减少了产品中杂质和轻组分含量,降低了产品高温分解的可能,有效控制了产品气味,提升了产品品质;而常青科技开发的无酚亚磷酸酯生产技术,解决了原材料调配、工艺流程控制等难题,产成品可完全不含苯酚。在上述领域,常青科技已取得“一种乙烯与苯一步法合成二乙苯的方法”、“一种乙苯和乙醇烷基化反应用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一种间、对甲基苯乙烯的生产方法”、“一种应用于二乙苯脱氢制取二乙烯基苯反应装置的油水分离的方法”、“一种亚磷酸一苯二异辛酯生产装置上苯酚与异辛醇混合物的分离回收工艺”、“一种亚磷酸二苯酯的制备方法”等多项重要发明专利和数十项实用新型专利,形成了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和工艺,技术研发优势突出。 这些优势技术让常青科技在业内得到较高认可。常青科技是中国石油化工联合会评定的2021年石油和化工“专精特新”企业,甲基苯乙烯产品被评为化工新材料2021 年度创新产品,炼油助剂关键技术开发及工业应用荣获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常青科技也是江苏省2022年“专精特新”企业,是省级绿色不饱和单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还与中科院共同组建了特种聚合单体绿色生产技术联合研发中心;此外,常青科技还荣获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塑料助剂专业委员会2020年度塑料助剂行业“优秀企业”的荣誉称号。 “链”动上下游 众所周知,高分子新材料特种单体和专用助剂生产中,关键原材料(中间体)的成分与品质的控制、供应的保障至关重要。也因此,常青科技近些年一直在积极寻求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力求实现由基础化工原材料到关键原材料的自产供应,推动产业链融合。基于持续的研发和技术积累,常青科技成功掌握了从纯苯、甲苯、乙烯、丙烯到高品质二乙苯、甲乙苯、异丙苯、二异丙苯等关键中间体的生产技术,以及从苯酚、三氯化磷到亚磷酸三苯酯及其衍生物的苯酚回用环保生产技术,打通了从基础化工原材料到特种单体及专用助剂产品的产业链,不仅增强了其自身对产品品质的把控,也提升了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拓展了市场空间和盈利空间。通过技术创新常青科技已经成功实现了高品质二乙苯等关键中间体的自给自足,其在2022年下半年建成的异丙苯中间体生产装置将进一步保障公司关键中间体的供应,降低α-甲基苯乙烯产品成本、提升供应能力,从而加快产品的应用推广。 我们关注到,不同于其他企业,常青科技原始股东锁定期全部为三年,更是证明了股东和员工对企业持续发展的信心。未来三年,常青科技将充分发挥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产业链融合、客户资源与品牌等方面所形成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加强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在不断巩固现有产品市场地位的前提下不断进行产品、技术、工艺升级、增强产品差异化优势、提升产品附加值,持续保持行业领先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拓特种单体及专用助剂在高分子新材料产业的新应用并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持续提升市场份额。同时,定位于国际先进、国内空白领域,围绕下游高分子新材料性能的改善、功能的增强不断开拓创新,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上市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