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亚可 4月6日,上海一女子因被网暴坠楼去世。事情的起因是4月3日,周女士拜托外卖小哥深夜疾驰27公里给听障独居的老父亲送去物资,事后小哥却拒绝收费,无奈周女士便为小哥冲了200元话费,然而就是这200元的感谢费在网络上掀起了“是否给的太少”的质疑,随之而来的便是铺天盖地的对该女子的网暴辱骂,4月6日早上,因不堪网友的私信辱骂,她从32楼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原本两个善良的人彼此理解,让我们看到的都是人性的美好,但却以感动开始,以悲剧结尾。背后体现出互联网空间网络治理的疏漏,让那些“键盘侠们”肆意妄为,但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法律追责应要进行到底,网络空间的治理也需要多方合力。 网络暴力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无论是“韩国女星崔雪莉自杀”、还是“刘学州事件”,网络暴力的影子无处不在。而这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当下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话语平权,人人都有麦克风,新媒体的开放性和匿名性也致使网络环境复杂,网络信息冗杂难辨;互联网传播主体缺乏理性思考,使网络暴力频发,导致“人们在狂欢,真相在下沉”的现象;除此之外,网络空间缺乏硬性有效的管理体系,信息监管不当,致使网暴跟帖私信现象无法遏制。 网络暴力如不遏止,不仅违背社会公序良俗,长此以往,还会冲击正确的价值观。以正义之名不是网络暴力的理由。在此事件中,许多网暴者披着为外卖小哥打抱不平的名目宣泄自己的情绪来获得自我满足和自我认同感,这并非真正的正义。网络暴力永远无法催生正义,只会造成一件又一件的悲剧。在周女士的朋友圈还留着那条感谢的说说:长那么大第一次在最要帮助的时候遇到最好的好心人,愿好人一生平安,永远被这世界温柔以待,此生铭记这一天。但她怎么也不会想到在三天之后会绝望的轻而易举的结束自己的生命。在这场网暴者的“狂欢”中,没有人是胜利者,网暴者成了“刽子手”,7岁的女儿失去了母亲,丈夫失去了妻子,那个听障老人失去了孝顺的女儿。 法治社会便要依法治理“网络暴力”,《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中强调过“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要不断推进网络空间法制化进程,以法律为核心,以政府管理为主导,平台发挥主体责任,共同探索构建权责明确、边界清晰的规则体系和治理模式,健全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此外,也需要我们每个人文明上网、理性思考、谨慎发声,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网络暴力才能停息,网络秩序才有规范,网络才能健康发展。
【责编:张丽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