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写春联、贴春联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包含着浓浓的中国色彩。它是笔尖上的年味,是红红火火的福祉,更是民俗中传承千年的宝藏。
2022年元月26日上午,漯河市源汇区文化馆根据源汇区文化旅游局双节活动“欢乐过大年”安排,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营造热烈、喜庆、祥和的社会氛围。同时,把党的各项文艺惠民政策融入到百姓生活之中,让更多的基层群众享受“文化惠民”的成果,特邀源汇区书法家协会主席、辖区志愿者及书法爱好者等六位老师在双汇广场城市书房书写并免费赠送春联及福字三百余幅,向社区居民传递新年最美好的祝福。
当天一大早,雪花纷纷飘落,气温骤降,寒潮来袭,但是严寒阻挡不了志愿者们的满怀热情,他们早早来到城市书房,为大家送上了新春的文化贺礼。
活动现场,翰墨飘香,场面热烈。专用的书案一字排开,六位老师间隔一米距离,挥毫泼墨,行、隶、草等多种笔体各显神韵。每完成一副对联,工作人员就立即移走、晾干……一切显得紧张而有序。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源汇区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新老师挥毫泼墨,笔走龙蛇,将浓浓的新春祝福凝聚在笔端。
一幅幅吉祥喜庆的春联随笔而出,一句句衷心的祈愿挥洒纸上。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源汇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红彦老师用手中的笔描绘出大家对新年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源汇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戴金昉老师不停忙碌挥笔,神情专注写下一副副充满喜气的大红“福”字。
曾经是源汇区公益书画培训班学员的柏海鹏(左)、刘东杰(右)两位老师,现在作为文化志愿者挥毫泼墨,随着笔锋或顿或扬,一副副满载祝福、行云流畅的对联跃然纸上。两位老师用热情、善良、质朴的品质诠释了“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的真正含义。
正在一笔一划认真书写的梁英子是一名二十岁出头的在校大学生,她不仅是一名书法爱好者,同时还是大学生实践岗的工作人员,更是一名光荣的文化志愿者,当她得知本次的义写春联惠民活动,酷爱书法的她主动报名要求参加,梁英子说:“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弘扬了咱们的传统文化。老师们的字很漂亮,我也可以趁此机会和各位老师前辈们交流、学习。”
地面上摆放着整齐的春联和“福”字,洋溢着幸福的“年味”。红彤彤的春联饱含深情,犹如冬日里的一缕暖阳,温暖着在场每一位人。
一幅幅充满喜庆、吉祥、祝福、欢乐的春联被送到社区居民、环卫工人、疫情防控志愿者、保安大叔等社会各界人士手中,大家都笑意盈盈,爱不释手。闻讯赶来的市民李女士说:“现在的春联大多都是印刷体,缺少了过年的气氛,今天早上特地带上孩子来感受传统手写春联的魅力”。活动现场,工作人员严格落实防控措施,佩戴口罩,一米线排队等候,体验年味送出祝福的同时,切实做好疫情防控保障工作。
年节将至,年味渐浓,节庆送福,迎祥纳福。此次义写春联活动不仅营造了浓郁的节日气氛,更是继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新春祝福送到了千家万户!(高吴忧 孙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