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明假期,洛阳文博场馆迎来新一轮热潮,洛阳博物馆、洛阳古墓博物馆等热门场馆连续多日爆满,跨省游客占比显著提升,“文博热”与牡丹文化节的双重效应,推动千年古都文化魅力持续“出圈”。 清明假期首日,我市热门文博场馆便开启“抢票模式”。洛阳博物馆、洛阳古墓博物馆等场馆线上预约名额提前告罄。其中,洛阳古墓博物馆推出的全国首个古墓主题沉浸式奇幻游受到央视关注——该项目让游客踏入10座复原的历史遗址,与专业演员扮演的墓主人进行互动交流,通过解谜、剧情演绎等,揭开墓穴背后的历史真相。数据显示,假期首日,洛阳古墓博物馆游客超1.1万人次,其中35岁以下游客占比六成以上。 为应对客流高峰,洛阳各文博场馆纷纷推出多样化便民服务。例如,洛阳博物馆、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等文博场馆延迟闭馆,为游客提供更便利的参观体验;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开通团队及特殊人群预约通道;洛阳博物馆推出散客提前3天预约(每日7点放票)、团队提前2天至6天预约(每日零点放票)及特殊群体免预约服务。 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文博热”的持续升温,近年来洛阳热门文博场馆几乎已无淡旺季之分。面对从“流量狂欢”到“留量沉淀”的新课题,他们将持续深化“博物馆+公司”运营合作新模式,将未充分开发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可感知的互动体验,进一步优化分众化服务机制,推出更多沉浸式展览与研学课程,让游客在观展、解谜、对话、演绎中读懂中国。 |